美国钓鱼比赛中,为什么总是钓到一种鱼,枣核型浮漂适用什么鱼情,为什么在钓鱼圈人人都有?

美国钓鱼比赛中,为什么总是钓到1种鱼



1、美国钓鱼比赛中,为什么总是钓到1种鱼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1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1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1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1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1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3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1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1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十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1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3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1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1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1大口袋。有两种形式:1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1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1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1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1、大烧纸,9K白纸,砸上4行圆钱,每行5枚;

2、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3、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1样的图案;

4、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1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5、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1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1大圈,按坟地方向留1缺口。在圈外烧35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1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1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3月3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1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7月半和十月朔为3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1步1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1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枣核型浮漂适用什么鱼情,为什么在钓鱼圈人人都有?



2、枣核型浮漂适用什么鱼情,为什么在钓鱼圈人人都有?

个人认为枣核型浮漂之所以流行真是因为它的综合性比较为出众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实用型标型,单从浮标的大小上来说就有两个风格的使用方法:

1、短尾短目的小枣核漂:翻身快、盲点少,是钓浮打水皮的1个比较好的选择;

2、长尾长目的枣核漂在使用上更突出综合性,进攻时,目数调得稍微高1点,配合好饵重利用其下沉稳定的特点,从入水翻身之后1直到饵料到位,全过程可逐层搜索鱼层,然后再定层施钓或者控鱼上升或下降觅食,相比1般标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1般在垂钓生口鱼和鱼的密度比较大时采用进攻;防守时:只需调的目数尽量低1些就可以做到快速到位直达底部,也就是钓的钝1点。1般垂钓糗鱼或者滑口鱼的时候,时配合饵料的状态和适当的延长子线的长度时则是比较有效的防守型漂了,再或者配合提铅钓法会有更佳的表现。在打比赛时,由于漂的总体长度要比1般的长很多,尤其是“大佛手”最为明显。这样的好处是在比赛时可以比别人打的远1点,另外此漂下沉的行程长十分利于发现鱼层,所以在比赛时十分容易的找到鱼层而在发现了后,就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攻击了。以前总有人们在议论是不是会有1只浮标打天下的言论,就我个人看来,枣核漂基本具备了1般水域和鱼情的垂钓要求甚至在职业比赛中有些钓手也是专用枣核漂,只是号数还有标尾标目的长短有些变化以及漂身的粗细的变化,所以1套枣核漂打天下或许有可能吧。(据本人的理解此漂不太适合杂鱼多的鱼情)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没把自己心里的感受全都说出来,只是源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和钓鱼方面的学问低有关,总之,我觉得枣核标的突出特性是:综合性较强、稳定性高,至于灵敏度不敢妄言,牵涉太多太广了,就说这些吧。

钓鱼比赛如何快速更换浮漂



3、钓鱼比赛如何快速更换浮漂

特别是在竞技钓比赛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钓友们根据不同的鱼情,而反复的更换线组、更换浮漂,更换线组由于要缠线,摘大线,近而时间过长,所以使用的钓友已经不多,但更换浮漂却是常见之事。 在此我们更多的钓友希望能更快的更换浮漂,想到1步到位,到没有1步到位的方法,除非两款浮漂的大小差不多,而且野钓( 野钓视频)时不太讲究调起钓几的时候。 饵的轻重对浮漂的影响 很多钓友对浮标灵敏度的考虑,侧重在调目和钓目的设定上,忽略了饵的自重对浮标灵敏度的影响。其实饵重对浮标的下顿动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人说“假设1粒饵重4目,浮标调6钓4,饵的重量被浮标平衡,另1种是调5钓2,饵有两目重量被水底承担,这时肯定是调6钓4灵”。这种…… 但是在竞技钓比赛就不能太大意,1个不小心疏忽就可能造成获鱼数量减少,更何况是1些技术性的问题。经常看到钓友在更换浮漂后,重新调整铅坠的轻重,重新校准浮漂的精确度,碰上这样的事情既麻烦又耽误时间,是件很闹心的事情,特别在紧张激烈,争分夺秒的比赛中,往往会因心情急躁,手忙脚乱而出错,其结果会导致贻误战机,影响比赛成绩。 风浪中怎样使用浮漂技巧 风浪中怎样使用浮漂技巧。怎样使用浮漂技巧,反映了钓鱼人的经验积累,因此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窍门。有的坚持用立漂,有的则用斜漂、卧漂甚至沉漂,还有1些人干脆不用浮漂。1 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立漂可能大幅度剧烈地摇晃和随浪花上下浮沉,看漂就很困难。因此,有的钓友就干脆改立漂…… 1些高手的快速换浮漂的方法可供广大钓友借鉴.这种配漂方法的核心是1漂1坠制,它较好的解决了过程中更换浮漂时遇到的以上矛盾,无论是在竞技钓,还是在休闲过程中都有1定的实用价值.具体方法如下,在前,取1只浮漂,1块大1点的铅皮,分别插进浮漂座和裹到铅皮座上,空钩半水调漂( 调漂视频),直到调出你平时喜欢的调目为止(注意:是调目,不是钓目),然后取下浮漂和铅皮,并用小刀或尖头利器在展开的铅皮上刻上与该浮漂号相对应的号数,例如:浮漂是4号,铅皮也刻上4,使其对号入座,收好备用.如此反复,将你所带或常用的浮漂都11调配完毕,使每块铅皮上都刻上与之相配对的浮漂号,1漂配1坠的工作即告完成,在过程中,碰上因鱼的大小,鱼口的好坏,天气的影响和小杂鱼太多需要更换浮漂时,你只需要将原漂坠取下,换上已调好的浮漂和铅皮,即可放心垂钓,做到有条不紊,方便快捷.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在铅皮上刻上3/4或6/5,分别代表4号浮漂调3目,5号浮漂调6目等等,具体钓几目,则完全依你个人意愿而定. 台钓鱼老遇到小杂鱼唠钩钓鱼老遇到小杂鱼唠钩,不知咋办?请各位高手赐教,谢谢! 当然我们换好提前配好的浮标和铅坠可能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如水的密度不1样)再加以简单的细调,这些都可以让我们1边竞技比赛中享受上鱼,而1边就可以微调了。如果我们有1些小塑料盒子,完全不用在每1块铅块上写上标号,而且如果提前备了十几套,都放在1个小盒子,更换的时候找起来也浪费不少时间。 各种浮标用途 各种浮标用途 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12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

wow中荆棘谷钓鱼大赛我为什么钓不到可口鱼群,我掉技是365



4、wow中荆棘谷钓鱼大赛我为什么钓不到可口鱼群,我掉技是365

1 1般都是满技能的去钓鱼,所以你掉的几率比较低2 看看你的鱼钩是不是放在鱼群里面了,不在鱼群里面掉不到鱼。

钓鱼怎么调浮漂?



5、钓鱼怎么调浮漂?

调标是个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而调标又是每个钓鱼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之1。现在的调标方法有很多:带饵调标法、空钩调标法、单钩调标法、无钩调标法。至于哪种调法最好?1直是钓鱼爱好者最关心且经常讨论的话题。 我通过多年的钓鱼实践,通过对多种调法的总结,发现: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其目的除了为多上鱼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如何能很好的控制两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无非是两饵卧底、1触1卧、1悬1触、两饵悬浮4种。可是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饵团在水中的状态不是直观可见的,它只能通过浮标钓目的多少来间接的反映出来,而要完整地实现饵团在水中的那4个状态,又与浮标的调目和饵料的比重有关。钓友们或许已经注意到了,我加了个饵料的比重进去,这1点非常重要。有些钓鱼高手,在有某些条件制约时(如比赛进程中、浮标选型不当、线组搭配不当……等),往往可以通过改变饵料的比重来对钓目进行调整,以实现多获的目的!但这个比重的调节仅是1种应变,应用起来可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钓手必须要对所用饵料特性非常了解,且如何配比也是决定因素,操作起来有1定的难度!然而,在不改变手食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浮标来达到多获的目的。而许多钓友在实际的钓鱼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找到底了么?”、“我的饵团在水底是个怎样的状态?”。我通过实践对调标有了1些体会,基本上对饵团在水底的状态(手食不变的情况下)做到了心知肚明。现把它写下来,希望广大钓友给予斧正! 施钓前要先确定调目。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先确定调目是前提条件。每位钓友都有自己对调目的认识和习惯,调几依据鱼情和自己的习惯即可。我觉得用1个例子来说明比较直观、快捷、易懂。只要掌握、理解了这种方法的实质,再融合到自己的调钓法中就可以了。我习惯用空钩调标法!我选用8目的软尾标,初步设定调目为4目。 具体操所过程如下:

1、 粗调--找底 找好钓位后,根据对象鱼先开饵,利用发饵的时间进行调标。先在下钩挂大点的铅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浆层,挂下钩找底有利于后面的精确找底),让视标露1目,并在以钓点为圆心,半径15厘米的圈内,前后左右多试几次--充分掌握钓点的水底情况。

2、 粗调--调目 粗调找到底后,将浮标下移15厘米(1定要超过预定调目的长度),修剪铅皮直到调目为4。

3、 精调--找底 这1步非常重要!切记这时先不要上移浮标,而是先在下钩搓上单饵抛出,看看这个饵球是否能让浮标刚好没入水中(最好是平水)。我称此饵为“基饵”(1定要用手食,其它的代用品不可取,会对调钓有很大的影响),并记住这时饵团的大小。找好“基饵”后再将浮标上移15厘米,下钩挂“基饵”进行找底。我让浮标露出4目(即等于调目)。找好后,再于上钩挂“基饵”抛出,看看此时浮标露几目--假设此时标露2目。这时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两钩的间距在浮标的示目上大约是差2目,而这2目就是我们判断上钩是否离底的依据。若此时我开始垂钓(所上钓饵1定要小于等于基饵重量),还必须进行1定的微调。原因是:如果水底的浆层厚的话,钓目肯定要发生变化。若浮标稳定后,钓目大于4目(底有浆层),则需要我们下移浮标将钓目调整为4目。则下钩肯定是触底、上钩悬浮,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钩钓饵的大小来控制上钩离底的程度。若钓目小于4目(底部浆层薄),只要钓目在2~4目之间,上钩饵1定是离底、下钩饵是触底状态。而钓目小于2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我们用上钩挂“基饵”人为使其到底,浮标才显示2目)!钓友们应该注意到了:我上面所说的是以“始终有1饵触底”为出发点的。因为我坚信钓鱼1定要先从底钓起这1原则,再根据鱼情,上下改变钓目来适应鱼口的变化。

4、 精调--找口 如果鱼口不确定,我们可以通过1定的调整来进行应变。首先要说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变!若你改变了手食,就要从新校标--精找底和找钩差。

1、如有口无鱼,我个人认为是钓的灵了,上饵方式和大小不变,我们只需通过上移浮标来找鱼的实口就行了,找到实口后,再在上钩挂上“基饵”抛竿看看与刚才上鱼时的钓目有何区别,若钓目变小了,就说明上钩是悬浮的,并记住这个目数,它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上钩是浮是触,你就有了1个很好的依据。若钓目不变,则说明双钩均是触底状态。

2、若没有鱼讯或鱼摄食强烈,我们可以下移浮标--钓灵找口!这时就要求你所上的两个钓饵的总重1定要小于“基饵”重量。假设用下钩挂上“基饵”将目数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们在施钓时,钓目小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且大于1目(上下钩差为2目的示标--“精调--找底”中已对“钩差”有说明),则下钩触底、上钩悬浮。小于1目则1触1卧。若钓目大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则双钩悬浮。

3、截口频繁--鱼明显上浮。用此标此调目打浮,尽可根据需要将钓点定在所需水层。既然已经明确要打浮,就不必挂“基饵”找底了,只要所上饵团不将浮标全部拉入水中,你尽可随意发挥,最好将手食加些鬼5成为拉饵。当然,此时双饵是悬浮的 简单的流程是:粗找底--离底定调目--定“基饵”--下钩挂“基饵”找调目--上钩挂“基饵”找钩差(调目减此时的示目,手食、标不变,此差基本是个常数)--用钓饵微调--找鱼口。 综上所述,我只是把调标过程稍加了1点改变。虽然多了几个环节,但对于同1支标,多次调钓之后,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能基本上掌握、了解钩饵与浮标示目的对应关系--是离是触,我们就会应时而变、因鱼施钓。岂不乐哉!!谢谢采纳!

钓鱼怎么调浮漂?



6、钓鱼怎么调浮漂?

调标是个比较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而调标又是每个钓鱼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之1。现在的调标方法有很多:带饵调标法、空钩调标法、单钩调标法、无钩调标法。至于哪种调法最好?1直是钓鱼爱好者最关心且经常讨论的话题。   我通过多年的钓鱼实践,通过对多种调法的总结,发现: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其目的除了为多上鱼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如何能很好的控制两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无非是两饵卧底、1触1卧、1悬1触、两饵悬浮4种。可是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饵团在水中的状态不是直观可见的,它只能通过浮标钓目的多少来间接的反映出来,而要完整地实现饵团在水中的那4个状态,又与浮标的调目和饵料的比重有关。钓友们或许已经注意到了,我加了个饵料的比重进去,这1点非常重要。有些钓鱼高手,在有某些条件制约时(如比赛进程中、浮标选型不当、线组搭配不当……等),往往可以通过改变饵料的比重来对钓目进行调整,以实现多获的目的!但这个比重的调节仅是1种应变,应用起来可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钓手必须要对所用饵料特性非常了解,且如何配比也是决定因素,操作起来有1定的难度!然而,在不改变手食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浮标来达到多获的目的。而许多钓友在实际的钓鱼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找到底了么?”、“我的饵团在水底是个怎样的状态?”。我通过实践对调标有了1些体会,基本上对饵团在水底的状态(手食不变的情况下)做到了心知肚明。现把它写下来,希望广大钓友给予斧正!   施钓前要先确定调目。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先确定调目是前提条件。每位钓友都有自己对调目的认识和习惯,调几依据鱼情和自己的习惯即可。我觉得用1个例子来说明比较直观、快捷、易懂。只要掌握、理解了这种方法的实质,再融合到自己的调钓法中就可以了。我习惯用空钩调标法!我选用8目的软尾标,初步设定调目为4目。   具体操所过程如下:   

1、 粗调——找底   找好钓位后,根据对象鱼先开饵,利用发饵的时间进行调标。先在下钩挂大点的铅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浆层,挂下钩找底有利于后面的精确找底),让视标露1目,并在以钓点为圆心,半径15厘米的圈内,前后左右多试几次——充分掌握钓点的水底情况。   

2、 粗调——调目   粗调找到底后,将浮标下移15厘米(1定要超过预定调目的长度),修剪铅皮直到调目为4。   

3、 精调——找底   这1步非常重要!切记这时先不要上移浮标,而是先在下钩搓上单饵抛出,看看这个饵球是否能让浮标刚好没入水中(最好是平水)。我称此饵为“基饵”(1定要用手食,其它的代用品不可取,会对调钓有很大的影响),并记住这时饵团的大小。找好“基饵”后再将浮标上移15厘米,下钩挂“基饵”进行找底。我让浮标露出4目(即等于调目)。找好后,再于上钩挂“基饵”抛出,看看此时浮标露几目——假设此时标露2目。这时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两钩的间距在浮标的示目上大约是差2目,而这2目就是我们判断上钩是否离底的依据。若此时我开始垂钓(所上钓饵1定要小于等于基饵重量),还必须进行1定的微调。原因是:如果水底的浆层厚的话,钓目肯定要发生变化。若浮标稳定后,钓目大于4目(底有浆层),则需要我们下移浮标将钓目调整为4目。则下钩肯定是触底、上钩悬浮,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钩钓饵的大小来控制上钩离底的程度。若钓目小于4目(底部浆层薄),只要钓目在2~4目之间,上钩饵1定是离底、下钩饵是触底状态。而钓目小于2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我们用上钩挂“基饵”人为使其到底,浮标才显示2目)!钓友们应该注意到了:我上面所说的是以“始终有1饵触底”为出发点的。因为我坚信钓鱼1定要先从底钓起这1原则,再根据鱼情,上下改变钓目来适应鱼口的变化。   

4、 精调——找口   如果鱼口不确定,我们可以通过1定的调整来进行应变。首先要说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变!若你改变了手食,就要从新校标——精找底和找钩差。   

1、如有口无鱼,我个人认为是钓的灵了,上饵方式和大小不变,我们只需通过上移浮标来找鱼的实口就行了,找到实口后,再在上钩挂上“基饵”抛竿看看与刚才上鱼时的钓目有何区别,若钓目变小了,就说明上钩是悬浮的,并记住这个目数,它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上钩是浮是触,你就有了1个很好的依据。若钓目不变,则说明双钩均是触底状态。   

2、若没有鱼讯或鱼摄食强烈,我们可以下移浮标——钓灵找口!这时就要求你所上的两个钓饵的总重1定要小于“基饵”重量。假设用下钩挂上“基饵”将目数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们在施钓时,钓目小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且大于1目(上下钩差为2目的示标——“精调——找底”中已对“钩差”有说明),则下钩触底、上钩悬浮。小于1目则1触1卧。若钓目大于3目(下钩挂“基饵”所定目数),则双钩悬浮。   

3、截口频繁——鱼明显上浮。用此标此调目打浮,尽可根据需要将钓点定在所需水层。既然已经明确要打浮,就不必挂“基饵”找底了,只要所上饵团不将浮标全部拉入水中,你尽可随意发挥,最好将手食加些鬼5成为拉饵。当然,此时双饵是悬浮的   简单的流程是:粗找底——离底定调目——定“基饵”——下钩挂“基饵”找调目——上钩挂“基饵”找钩差(调目减此时的示目,手食、标不变,此差基本是个常数)——用钓饵微调——找鱼口。   综上所述,我只是把调标过程稍加了1点改变。虽然多了几个环节,但对于同1支标,多次调钓之后,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能基本上掌握、了解钩饵与浮标示目的对应关系——是离是触,我们就会应时而变、因鱼施钓。岂不乐哉!!谢谢采纳!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