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去哪里钓鱼?济南市中心去哪里钓鱼比较好?
1、济南市去哪里钓鱼?
济南市这些年周边的地方都开发的差不多了,所以周边能钓鱼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但也不是彻底没得玩儿。 南部: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再就是大门牙,小门牙附近的池塘。 北部:黄河以及过去黄河的309国道沿线,有部分收费的池塘。 东部:莱芜雪野水库,再就是章丘有几个池子和大棚。 西部:相对来说,西部的资源最丰富。小清河源头南水北调的那里有1段是允许钓鱼并且不收费的,还有淡水养殖研究所里面,还有以前的张庄机场往北,再就是长清的崓山水库,皮家店水库,张夏的石店水库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过瘾的好地方。同是天涯钓鱼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哈哈。
2、济南市中心去哪里钓鱼比较好?
济南市这些年周边的地方都开发的差不多了,所以周边能钓鱼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但也不是彻底没得玩儿。
南部: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再就是大门牙,小门牙附近的池塘。
北部:黄河以及过去黄河的309国道沿线,有部分收费的池塘。
东部:莱芜雪野水库,再就是章丘有几个池子和大棚。
西部:相对来说,西部的资源最丰富。小清河源头南水北调的那里有1段是允许钓鱼并且不收费的,还有淡水养殖研究所里面,还有以前的张庄机场往北,再就是长清的崓山水库,皮家店水库,张夏的石店水库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过瘾的好地方。同是天涯钓鱼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哈哈。
3、汉阴县景点
汉阴县景点有凤堰古梯田、龙岗生态旅游区、汉阴古城墙、两合崖、汉阴文庙大成殿等。
1、凤堰古梯田:是我国北方第1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陪衬,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2、龙岗生态旅游区:整个园区占地为4.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约为390公顷,北至赵家河水库、皮家沟,南至316国道,东至李家沟和陈家沟山梁,西至树扒梁,分为特色旅游区、森林观光区、休闲娱乐区、体育运动区、人文景观区、宗教文化活动区。
3、汉阴古城墙: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1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4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1种信赖感、安全感。
4、两合崖:两合崖历史悠久,两山对峙,1线见天,崖高百仞,云蒸霞蔚,相传为南海观音驱妖劈就,造福1方。民众为感念观音威德,依山凿崖,供奉观音大士。
5、汉阴文庙大成殿:大成殿基高雄伟,4角有翘檐龙首,下吊铜钟,殿4周有两米宽的走廊,廊下有十2根盘龙大柱;殿内有2人合抱的4根大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前有古柏苍松,巍然壮观。
4、太湖山庄,台州市黄岩太湖山庄农家乐度假村介绍。
黄岩太湖山庄农家乐度假村是黄岩唯11家政府立项的农家乐项目。本农家乐度假村位于黄岩区沙埠镇邱家村(佛岭水库沿公路往上约2公里,邱家村老址,原村民已全部移民到沙埠邱家新村),占地百余亩,有农家乐酒店、宾馆、茶室、咖啡屋、泳池、会议室、3D电影院、超市、农副产品商店,后期还有温泉、健身、钓鱼、别墅等,黄岩太湖山庄农家乐度假村全区域覆盖电信WIFI无线网络,光纤宽带、数字电视、空调。黄岩太湖太湖山庄农家乐度假村是以3星级标准建设的农家乐度假村,内饰装修保持皮家特色和古色古香,并与现代科技结合,保证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5、宁远县鲤溪镇怎么样?
鲤溪镇位于宁远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东与新田县交界,南临保安乡,西接柏家坪镇、清水桥镇,北与桐木漯瑶族乡、荒塘瑶族乡相连。镇政府驻鲤溪村,辖鲤溪、寨头岭、大枧头、游马石、下庄、贵头、吕家、仝家、3元岭、东山岭、山田、徐家、上汤家、李家山、大井家、大方洞、骆家园、枫木山、雷家源、浪石桥、流夹洞、快乐洞、2坝湾、瓜石、雷玄、永安圩、柏家岭、茶月岭、新厂岭、马山岭、姜家洞、桑梓头、蛇脑头、蒋家岭、王家洞、下柏万城、上柏万城、虎形、石山下、阳合凼、麻子湾、鱼形、龙板、杉木坪、梅木塘、香炉砠、白兔、狮子砠、葡萄湾、甘花洞、倒泥田、白石下、燕村、大山窝、龙形头55个村。 镇沿用驻地鲤溪自然地名。鲤溪镇原属鲤溪区,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鲤溪区内的鲤溪乡、永安乡、柏万城乡合并组成。 全镇总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2039.6公顷,10506户,45870人。境内地形南北狭长,北高南低,西北两侧均系山地,雾冲、西江源、瓜垒源等山峰平均海拔700余米,其中西江源主峰986米,与新田境内的大广岭形成东面屏障,平均海拔400米。东舂河原出分水岭,自北向南流,纵贯境内,两岸汇成万亩良田。南北方向有花桥至荒塘瑶族乡的砂石公路与永连公路相接,东西方向有省道215穿越其境,村与村之间都有简易公路相通。境内有小(1)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7座。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红薯、大豆、烤烟、蔬菜等农作物,杉、松等用材林和柑桔、奈李、板栗、桃等经济林较多。镇年国内生产总值10091万元,年财政收入320万元。境内有木材加工厂、蜜枣厂等。设有中学2所,小学50所,民办学校3所,医疗机构20个。东舂水东岸有清风岩,翠柏林立,山清水秀,相映成趣。大方洞村有古代女贞节牌坊文化遗址。 【鲤溪】 Lǐxī 村立两溪口,溪中多鲤鱼,故名。村委会驻老鲤溪,辖老鲤溪、新鲤溪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60.5公顷,379户,1629人。 【寨头岭】 Zhàitóulǐng 村后有1小石山似寨子得名。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40.1公顷,188户,805人。 【大枧头】 Dàjiǎntóu 村西溪上架有大枧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8.4公顷,145户,623人。 【游马石】 Yóumǎshí 村前有1石似马得名。村委会驻游马石,辖游马石、彭家、板木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36.5公顷,223户,957人。 【下庄】 Xiàzhuāng 新田有上庄,因位置在上庄以下,故名下庄。村委会驻下庄,辖新下庄、老下庄、西江脚、肖家、胡家湾、鸡公寨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32.5公顷,235户,1008人。 【贵头】 Guìtóu 村后山似碓形,后雅化为贵头。村委会驻贵头,辖贵头、圩头、凉坪下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2.5公顷,218户,982人。 【吕家】 Lǔjiā 因吕家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吕家,辖吕家、宋家、枣子园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47.2公顷,270户,1160人。 【仝家】 Tóngjiā 以仝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仝家,辖上仝家、下仝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31.3公顷,180户,773人。 【3元岭】 Sānyuánlǐng 村后3个圆形岭,以岭得名。村委会驻3元岭,辖3元岭、老屋场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67.8公顷,310户,1331人。 【东山岭】 Dōngshānlǐng 以村后有1座名东山的岭得名。村委会驻东山岭,辖东山岭、桐梧塘、坳上、段家坪、赤土岗、牛栏屋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98公顷,413户,1775人。 【山田】 Shāntián 村里有山有田得名。村委会驻山田,辖山田、陈湾里、下胡家、欧家、蔡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47.2公顷,254户,1090人。 【徐家】 Xújiā 以徐姓居多得名。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6.9公顷,68户,290人。 【上汤家】 Shàngtāngjiā 以汤姓定居得名。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30.8公顷,158户,676人。 【李家山】 Lǐjiāshān 以李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李家山,辖李家山、汤家坪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23.5公顷,120户,514人。 【大井家】 Dàjǐngjiā 村附近有两口井得名。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6.9公顷,82户,351人。 【大方洞】 Dàfāngdòng 清朝雷姓大房人住过,走后定名大方洞。村委会驻大方洞,辖大方洞、石城湾、长冲口、水槽里、油竹山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顷,379户,1629人。 【骆家园】 Luòjiāyuán 以骆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骆家园,辖骆家园、小山田、桎木园、青龙洞、宋家岭、凤形山、凤凰塘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41.9公顷,291户,1252人。 【枫木山】 Fēngmùshān 村立山中,枫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枫木山,辖枫木山、下皮家、上皮家、茶里山、雷家、古塘岭、嫁妆塘、浪泥田、于家冲、肖家冲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48.3公顷,266户,1145人。 【雷家源】 Léijiāyuán 雷姓居小冲源头得名。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7.7公顷,87户,375人。 【浪石桥】 Làngshíqiáo 以村旁小石拱桥得名。村委会驻浪石桥,辖浪石桥、水源山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55.1公顷,296户,1272人。 【流夹洞】 Liújiādòng 以两条小河夹着村得名。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9.3公顷,99户,412人。 【快乐洞】 Kuàilèdòng 以快乐安居的意思得名。村委会驻快乐洞,辖快乐洞、竹尾岭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16.4公顷,166户,713人。 【2坝湾】 èrbàwān 村建有2坝得名,1995年由快乐洞村划出成立独立行政村。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16.4公顷,83户,357人。 【瓜石】 Guāshí 因山岭似长藤结瓜得名。村委会驻瓜石,辖瓜石、上瓜石、龟形岭、李家坪、左家、刁家、吴家、王家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62.7公顷,350户,1504人。 【雷玄】 Léixuán 雷振纯来此定居得名。村委会驻雷玄,辖雷玄、新马场岭、杨家坝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0.3公顷,125户,535人。 【永安圩】 Yǒngānxū 新建圩场,人们渴望安宁,命名永安圩。村委会驻永安圩,辖永安圩、石塘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45.3公顷,274户,1176人。 【柏家岭】 Bǎijiālǐng 因姓得名。村委会驻伍家,辖伍家、老伍家、蒋家洞、周家山、宋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56.7公顷,321户,1380人。 【茶月岭】 Cháyuèlǐng 村后山岭似月形,油茶树多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1.3公顷,108户,463人。 【新厂岭】 Xīnchǎnglǐng 为佃户新建住宅得名。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27.8公顷,97户,417人。 【马山岭】 Mǎshānlǐng 村后岭似马形得名。村委会驻马山岭,辖马山岭、李家坪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27.3公顷,127户,544人。 【姜家洞】 Jiāngjiādòng 以姜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姜家洞,辖姜家洞、麒麟洞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51.1公顷,269户,1154人。 【桑梓头】 Sāngzǐtóu 立村前桑、梓树较多得名。村委会驻桑梓头,辖桑梓头、黄龙岗、雷家、陈家、布鸭塘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76.1公顷,362户,1554人。 【蛇脑头】 Shénǎotóu 村后山形似蛇得名。村委会驻蛇脑头,辖蛇脑头、神干塘、瓦窑头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顷,210户,862人。 【蒋家岭】 Jiǎngjiālǐng 以蒋姓定居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13.3公顷,55户, 236人。 【王家洞】 Wángjiādòng 以王姓定居得名。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顷,75户,321人。 【下柏万城】 Xiàbǎiwànchéng 因元末祖宗姓名得名。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23.9公顷,143户,615人。 【上柏万城】 Shàngbǎiwànchéng 因位于下柏万城上方得名。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7.7公顷,163户,701人。 【虎形】 Hǔxǐng 驻地后山似虎形得名。村委会驻虎形肖家,辖虎形肖家、马头上、西瓜地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30.3公顷,175户,752人。 【石山下】 Shíshānxià 村居之地在1座石山下得名。村委会驻石山下,辖石山下、含泽岭、厂屋里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6.2公顷,180户,773人。 【阳合凼】 Yánghédàng 因位于大广岭的阳合淌而得名。村委会驻阳合凼,辖阳合凼、畚箕山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19公顷,80户,342人。 【麻子湾】 Mázǐwān 因此地是1个盛产麻池(荸荠)的湾子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0.4平方公里,耕地13.1公顷,70户,301人。 【鱼形】 Yúxíng 村后山形似鱼得名。村委会驻鱼形,辖鱼形、桥头上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22.1公顷,131户,564人。 【龙板】 Lóngbǎn 村侧有1条小河,水往北流,取名龙反,后改为龙板。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25.4公顷,115户,492人。 【杉木坪】 Shāmùpíng 此地以前杉树多,地势较平得名。村委会驻杉木坪,辖杉木坪、冬瓜窝、老鸭窝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50.2公顷,250户,1076人。 【梅木塘】 Méimùtáng 村前有塘,后山有梅子树得名。村委会驻梅木塘,辖梅木塘、大洞水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8.9公顷,169户,727人。 【香炉砠】 Xiānglúchóu 此地地形似香炉得名。村委会驻香炉砠,辖香炉砠、井婉、长冲、新屋前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33.1公顷,143户,615人。 【白兔】 Báitù 村后山形似兔得名。村委会驻白兔,辖白兔、彭家、鱼篡形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31.5公顷,171户,736人。 【狮子砠】 Shīzǐchóu 村后山形似狮子得名。村委会驻狮子砠,辖狮子砠、白毛冲、白莲塘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8.9公顷,85户,366人。 【葡萄湾】 Pútáowān 村处山湾里,村前有葡萄树得名。村委会驻葡萄湾,辖葡萄湾、光前塘、狮子岭、李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45.3公顷,195户,837人。 【甘花洞】 Gānhuādòng 每年受干旱得名干花洞,后雅化为甘花洞。村委会驻甘花洞,辖甘花洞、陈家、打底凹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4.7公顷,147户,631人。 【倒泥田】 Dàonítián 村在窝淌里,以前面稻田得名。村委会驻倒泥田,辖倒泥田、山鹰寨、大平岭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3.4公顷,61户,263人。 【白石下】 Báishíxià 村立白石山下得名。辖白石下、南元、紫山洞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7.8公顷,167户,719人。 【燕村】 Yàncūn 此地似燕子窝得名。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17.9公顷,88户,376人。 【大山窝】 Dàshānwō 村立大山中部,地形似鸟窝得名。村委会驻大山窝,辖大山窝、井子头、白石山、扒子城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9.7公顷,185户,796人。 【龙形头】 Lóngxíngtóu 村后山形似龙头得名。村委会驻龙形头,辖龙形头、哑子岩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46.1公顷,188户,807人。
6、皮家寨岩溶大泉束流调压壅水开发
3.4.1.1 开发技术条件皮家寨大泉位于泸西岩溶盆地东北部盆底边缘槽谷中,槽谷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平坦开阔,谷底北高南低,均为稻田和藕塘。槽谷东、西、北3面环山,谷坡约25°~45°,西缘、北部山地海拔1830~1900m,洼地、落水洞发育,地貌形态为峰丛洼地,东缘山地海拔1900~2300m,为盆地边缘岩溶中山地貌。皮家寨大泉流量1072.75~1957.5L/s,目前仅有部分流量(约200L/s)被泸西县氮肥厂、烟叶复烤厂等工厂利用及中枢镇用于农灌,而大部分泉水则沿溪沟流入中大河,雨季由于排水不畅泉口下游地段常形成涝灾。谷地东侧与该泉相距约300m的东大沟建于1956年,全长13km,计划灌溉4000亩农田,引水源头为坝心大泉,流量250~400L/s。沟渠现仅有3.0km为浆砌石3面光水渠,其余为土沟,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沟堤垮塌,沟床淤积,渠道渗漏严重,加之坝心泉流量较小,目前仅有少量沟水到达小龙甸村,实灌面积约500亩左右,小龙甸村以下的陆良寨、神树坡、大兴堡等地农田旱季约有2万多亩因无水灌溉而采用电泵从中大河提灌。3.4.1.1.1 水源地概况皮家寨大泉位于皮家寨村北,距县城2.5km,泉口坐标东经103°47′20″,北纬24°32′16″,泉口高程1711m。泉域内主要有坝心、皮家寨2个岩溶大泉,泉域呈北东向展布的长条形,泉域面积115km2,东部以个旧组砂泥岩为隔水边界,西部边界为小高坡—大7号山1线与阿庐古洞暗河系统的地下分水岭,北部边界为师宗彩云1带泸西小江流域与罗平9龙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部泉点下游则为进入泸西盆地底部覆盖型岩溶水分布区的透水边界。3.4.1.1.2 含水介质特征泉域内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断层不发育。主要含水层组个旧组岩性组合为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薄层灰岩,含泥质薄层灰岩。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走向为60°~80°、300°~320°、340°~350°的3组高角度节理裂隙,间距1般30~80cm。岩溶发育强烈但不均匀,岩溶发育程度受岩性、节理裂隙控制较为明显,洼地、漏斗、落水洞呈串珠状,具有沿厚层纯灰岩地层分布密度大的特征。泉水补给区白水—彩云1带,岩溶发育相对均匀,上部强—中等岩溶发育带1般小于120m,以溶孔、溶隙为主,连通性较好,构成网脉状结构;120m以下则岩溶发育微弱,以细小溶孔为主,连通性差。补给、径流区的白水—坝心1带,50~110m深度范围内岩溶发育强烈,但均匀性差,以溶隙、溶洞为主,包气带厚度1般大于30m,垂直岩溶形态以落水洞、竖井为主,构成非均匀的隙—管结构,据7个钻孔资料统计,钻孔遇洞率57.1%,遇洞2.8m/100m,洞高1般1~5.5m,最大达16.10m,粘土充填—半充填,溶洞高程1723~1782m。110m以下则岩溶发育微弱,以溶隙、溶孔为主。坝心—皮家寨径流排泄区,据勘探资料分析,水平、垂直岩溶发育程度差异较大,皮家寨东侧谷底,岩溶强—中等发育带厚1般25~40m,以溶隙、管道为主,最深可达100m。而大泉下游侧岩溶发育较弱,强—中等岩溶发育带厚度小于10m,以溶隙、溶孔为主。3.4.1.1.3 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皮家寨大泉补给途径长,补给径流区为盆地上游白水岩溶槽谷、盆地边缘峰丛洼地等裸露岩溶区,补给区与大泉出口相对高差约70~100m。彩云—白水补给径流区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地表河流的渗漏补给,在白水塘水库—坝心1带,除大气降水通过洼地,漏斗底部的落水洞、竖井以集中贯入形式补给岩溶水外,白水塘水库的渗漏补给是坝心、皮家寨两个大泉稳定而重要的补给源。皮家寨大泉岩溶水总体沿彩云—白水—白水塘水库—坝心—皮家寨方向径流。彩云—白水1带岩溶赋水空间以溶孔、溶隙为主,富水性相对均匀,岩溶水位埋藏较浅,1般小于20m,径流滞缓,向南岩溶水位埋藏渐深。岩溶水在向盆地径流汇集过程中部分在小孟泽、小吾乃白1带以泉水形式排泄,另1部分则通过溶隙、管道向坝心、皮家寨方向径流排泄。白水塘水库—坝心之间,岩溶水在补给、径流过程中,循环交替作用强烈,水力坡度大,为1.43%~1.62%,视流速144.82~176.45m/h,岩溶水位埋藏深度1般大于30m,沿个旧组中厚层灰岩常形成岩溶管道,富水性极不均匀,以管道流为主。白水塘水库1带,岩溶水位高程1760m左右,获得补给的岩溶水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径流,当岩溶水运移至坝心、皮家寨后,岩溶水位逐渐变浅,由于上覆弱透水土层而承压,1部分以上升泉方式集中排泄,主要有坝心及皮家寨大泉,另1部分则侧向流入盆地第4系覆盖型岩溶含水层之下,参与盆地深部循环向更低1级排泄基准小江径流排泄。3.4.1.1.4 泉口工程地质条件经物探和钻探勘查,大泉附近覆盖层为第4系粘土,西部基岩裸露,东部土体较厚,总厚度2.0~15.2m。整个场地地基土结构复杂,均匀性差,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1)素填土,厚0.5~2m,结构松散。(2)粉质粘土,褐红色,硬塑状,呈透镜状,厚0~2.1m,中等压缩性,fk=140kPa。(3)粘土,褐灰、褐黄色,软塑—可塑状,厚0.8~9.6m,间夹厚1.5~1.9m的粉土透镜体。高压缩性,fk=60 kPa。(4)粘土,褐红色,可塑—硬塑状,厚0~7.1m,中等压缩性,fk=180 kPa。下伏含水层岩溶发育,但均匀性相对较差。泉口北部岩体透水率1般均大于50Lu,最大4200 Lu,泉口东部岩体透水率20m以上1般在20~657 Lu,泉口南部30m以下岩体透水率7~80 Lu,30m以上岩体透水率25~410 Lu。土层与基岩接触带土质软弱,透水性普遍较强。3.4.1.1.5 泉流动态皮家寨大泉1991~1992年长期观测流量1093.4~2170L/s,2004~2005年长期观测流量1072.75~1957.5L/s。白水塘水库渗漏的调节,流量动态变幅不大,泉流动态为稳态型(表3-5)。皮家寨大泉系统,在白水塘水库—坝心补给径流区岩溶水位埋深较大,1般在20~50m,最大变幅据调查可达70m,在排泄区的坝兴—皮家寨1带,岩溶水位埋藏浅,多具承压性质,年变幅小于2.5m。表3-5 泸西小江流域皮家寨大泉流量动态特征表3.4.1.2 实验情况勘查设计工作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布置了1:5千遥感解译,1: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绘,1:1万工程规划区水文地质测绘,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管道示踪试验、壅水试验,岩溶水动态监测,水文工程地质钻探,压水试验,土样和水样分析测试、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等工作。其中,现场水文地质试验是溶洞管道流系统调查必不可少的方法,它能够提供最为确切的水文及地质信息。主要试验工作及认识如下:3.4.1.2.1 示踪试验本次典型研究收集利用了已有的试验记录资料。试验投放点为皮家寨大泉上游白水塘水库内的落水洞,接收点为坝心大泉、皮家寨大泉、阿鲁法大泉、阿庐古洞暗河、疯龙潭大泉。落水洞入口流量82.2L/s,自1992年6月21日9 时投放食盐6000 kg开始,至1992年6月28日14时结束。5个接收点中有坝心大泉、皮家寨大泉Cl-含量出现异常。投放点标高1783.17m,至坝心平距4200m,高差68.17m,至皮家寨平距5470m,高差78.17m。皮家寨大泉Cl-背景值为1.69mg/L,6月22日15时45分—6月25日23时15分为异常时间,历时79小时30分,其中22日21时30分—23日16时30分为Cl-通过高峰期,历时19小时,浓度1般10~20mg/L,最高值为38.15mg/L。Cl-含量过程曲线为尖单峰型,Cl-含量快速增高达到峰值,降低后再缓慢下降,延续时间较长,表明从落水洞至皮家寨大泉之间为较单1的岩溶通道,岩溶系统规模较大,含水介质以岩溶管道为主,导水性强。经计算,水力坡度为1.43%~1.62%,流速144.82~176.45m/h。皮家寨大泉(流量1584L/s)、坝心大泉(流量427L/s),两个接收点食盐回收量4893 kg,回收率81.6%,其中,皮家寨大泉食盐回收量4293 kg。表明皮家寨大泉为主要排泄点,但皮家寨、坝心大泉并不是唯1的排泄点,尚有部分潜流或其他排泄途径存在。3.4.1.2.2 壅水试验研究岩溶水水位特征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抽水试验和钻孔水位观测资料[7][8],文献[9][10]则利用堵放水试验研究暗河水位特征。但利用壅水试验研究大泉及附近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尚未见报道。(1)壅水试验的布置:对岩溶大泉天然泉口进行围堵,设置溢流口使其能溢流。在泉口附近设置了16个水位观测孔,观测孔深30~50m。壅水前对泉口及观测孔进行1次统测水位,壅水时每间隔10min连续观测3次,间隔30min连续观测5次,随后1 h观测1次至稳定。壅水自2004年2月24日10时开始至25日10时结束,观测持续时间24 h。3天后又统测1次,各观测点水位仍保持稳定。受围堰高度所限,泉口壅水时水位上升最大高度为0.66m。(2)雍水试验结果分析:皮家寨岩溶大泉口束流壅水后,附近16个观测孔中11个水位有响应,水位抬升幅度、响应时间各向异性十分明显。
1、水位升幅泉口最大。泉口处于自流排泄状态,水位上升稳定最大幅度为0.61m,其余地带上升稳定幅度为0.02~0.56m,均小于泉口,形成大致以泉口为中心,南北向抬升幅度相对较大、东西向抬升幅度相对较小的不规则环状(图3-20)。显示出来的导水与排水的机理犹如1个喷水的莲蓬头及相连接的输水管道系统。也表明了大泉输水管道埋藏较深,水压力较周围溶隙系统都大,由于输水管道和大泉出口周围的岩溶含水层透水性弱,约束了泉口水压力的扩散,使其能够上升涌出,形成了承压上升泉,具备束流壅水的势能条件。
2、水位升幅差异大,各向异性明显。如北东面的ZK10和南西面的ZK8孔距泉口都为85m,水位升幅则分别为0.14m和0.06m,南东面距泉口100m的ZK9孔水位升幅则仅为0.02m。对泉口壅水的水压力变化上游响应比下游快,总体上泉口壅水升高时,上游观测孔1般2分钟后即有响应,泉水变浑时,ZK
1、ZK
2、ZK6孔出现水变浑的现象,亦说明其连通性好。下游水位上升响应速度滞缓,约60分钟后才缓慢响应。如距泉口220m的上游ZK3 孔、100m的下游ZK9孔响应时间都为210分钟,距泉口上游50m的ZK1孔和下游75m的ZK12孔响应时间分别为2分钟和60分钟,响应时间差异明显。当泉水变浑时,下游ZK
8、ZK
9、ZK12等自流孔始终不变浑,亦说明其连通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所致。据高密度电法及钻探资料,大泉上、下游岩溶发育差异较大,上游及东部覆盖区岩溶发育强烈,岩心破碎,RQD小于40%,以溶隙、管道、溶洞为主,钻孔遇洞率76.9%,遇洞4.6m/100m,溶洞标高1710~1670m,溶洞直径1般0.2~1.5m,最大4.7m,粘土半充填,并且越向上游岩溶的成层性越明显;大泉下游岩溶发育相对较弱,岩心完整,RQD为63%~77%,以溶隙为主,部分为粘土充填,钻孔遇洞率66.7%,遇洞1.0m/100m,溶洞标高1700~1670m,溶洞少而小,1般直径0.2m左右,最大0.6m。泉口下游犹如1道天然的前坝,成为束流壅水工程得以成立的水文地质前提条件。图3-20 泸西小江流域皮家寨大泉等水头线图1—泉;2—钻孔及编号;3—等水头线(标高m);4—水头升幅等值线(m)3.4.1.2.3 技术方案皮家寨大泉水力坡度大,具备使水头抬升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质条件。根据皮家寨大泉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当地需水要求,适宜的开采方式是充分利用有利水文地质条件,沿泉点周围在地下灌浆构成防渗束流帷幕,地上建1底部与防渗束流帷幕相连的马蹄形束流调压池,将水位壅高至能与东大沟形成自流的水位高度,然后用管道将水引入东大沟,实现自流引水开发(图3-21)。开发工程技术方案包括3个分项工程,即:地下防渗束流帷幕、地上束流调压池、引水工程。(1)地下防渗束流帷幕:在皮家寨大泉周围,根据岩溶发育特点、岩溶发育程度分带,对碳酸盐岩含水层进行防渗束流帷幕灌浆,构成悬挂式防渗束流帷幕,与深部弱岩溶发育带相连,平面分布形状如马蹄形。目的是约束岩溶水流,阻滞其在水位上升后扩散速度加快;避免潜蚀强度增大,保护覆盖土层的稳定。其中,西南面灌浆深度为30m,东面的灌浆深度15m,北面为岩溶水的主要来水方向,灌浆深度不超过8m,起到既不阻碍大泉的来水量,又可实现预期的目的。图3-21 泸西小江流域皮家寨大泉束流调压壅水工程原理图1—导水溶洞管道;2—松散土覆盖层;3—岩溶水流向;4—原泉口水位面;5—工程壅高后的水位面共完成灌浆孔90个,孔深8~30.00m,总进尺1854m,灌注水泥260.65t,砂19.94t。单位注入量在20kg/m至大于1000kg/m之间,平均单位注入量202.6kg/m,其中,单位注入量20~50kg/m 的占 3.3%,50~100kg/m 的占 29.2%,100~500kg/m 的占56.7%,500~1000kg/m的占10.0%,>1000kg/m的占0.8%。(2)地上束流调压池:据地形条件,地上束流调压池设计呈马蹄形,最大边长55m,半圆半径27.5m,高4.6m,容积10255m3。束流调压池与防渗束流帷幕相连构成整体的束流壅水桶,整体起到壅高和调节水位的作用,池上的两道闸门可以按需要任意调节水位高度和分水。由于泉口地基土承载力低且变化极大,前期设计的浆砌石池墙不均匀沉降及错裂严重。之后根据地基工程地质特征,采用粘土堤坝替换和加固池墙,并在泄水闸1带打了1部分木桩和混凝土预制桩加强淤泥和软土地基,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工程才得以稳定地发挥作用。(3)输水管道工程:为了不占用农田,输水管设置为埋置式倒虹吸管,长312m,采用0.8m直径0.4MPa的预应力混凝土管,进口为钢管,直径0.8m,设凡尔阀控制,出口设插板闸控制。倒虹吸管埋入地下1.5m,底部采用碎石砂浆垫层除了淤泥地基段。除皮家寨大泉壅水开发外,对坝心大泉实施了联合引水。坝心大泉出露于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盆底边缘槽谷源头坡脚下,位于皮家寨大泉北东1.5km处。坝心大泉长期观测流量250~400L/s,泉流动态为稳态型。开发方案是对大泉出口清理后,用浆砌石围砌,再沿槽谷东部山脚下修建宽2m,深2.5m的浆砌石3面光盘山水渠引水,实现了自流引水开发的目的。